光大一带一路绿色基金:ESG投资离不开建立各方共识
12月7日,光大一带一路绿色基金受邀参加由商道融绿、新浪财经主办的第九届中国责任投资论坛年会。在“碳中和目标下的ESG产品创新”分论坛,基金ESG事务负责人王犀通分享了开展绿色和ESG投资的思考与实践。
在谈到PE/VC如何搭建ESG投资体系时,光大绿色基金表示:我们观察到近两年,二级市场的ESG产品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,股票指数、公募基金产品,以及第三方评估、评级工具选择很丰富。但是对于专注一级市场的PEVC来说,ESG落地实践整体还很匮乏,二级市场的经验很难直接复制:比如,未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工作相比于上市公司还很不成熟,那么PEVC应该如何设置指标体系,专为二级市场投资打造的很详尽的上百个ESG指标是否能照搬?再比如,未上市公司面临特定阶段的生存发展问题,PEVC是否应该更尊重客观情况,更关注被投企业的感受?再比如,一级市场投资更能主动参与被投企业投后管理、为企业赋能,如何把ESG理念贯彻在这一过程中?
带着这些问题,我们不断完善自身的ESG体系,把ESG理念融入项目初筛、尽职调查、投资决策、协议制定、投后管理、项目退出等各主要环节,建立详细的工具库,确保可执行,可落地。其中有两个重要原则:
第一个原则是,PEVC开展ESG投资不是投资机构的“独角戏”,而需要与各方建立共识,与被投企业“共舞”。我们会站在企业的角度,帮助企业理解ESG的直接价值。除了我们常说的能帮助企业尽早识别并化解风险,还有一些其它实在的好处:比如在双碳目标背景下,在整个市场对ESG关注度不断上升的背景下,更好的ESG表现意味着可能获得更高的估值,意味着更接近符合证券交易所对信息披露持续加强的要求,因此有可能更顺畅登录资本市场,意味着可能获得更低的融资成本。而我们开展ESG投资,对企业来说,首先,是基金在利用自身的ESG能力、资源,为企业赋能、帮助企业改善ESG的表现,为企业打造长期续航能力。其次,因为我们的投向本来就“绿色”,所以我们的被投企业本来就带有不少亮点,我们会帮助企业挖掘这些亮点并加以打磨,做好ESG信息披露和传播,做到“能做会说”,让市场认可ESG带来的估值溢价。
第二个原则是ESG投资需要建立在对产业深刻理解之上。我们认为ESG指标体系要兼具可行性和专业性。未上市公司信息获取难度大,这时的指标体系需要精,而不是多。因此我们建立了一套弹性指标体系,在通用型指标的基础上,会按行业优先对E、S两类指标设定风险、机遇的尽调重点,根据企业发展所处阶段、企业性质优先对G指标设定重点。比如对于制造业类型的企业,会特别关注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、耗水耗电等方面的潜在风险,同时关注其产品如何产生正外部性、实现绿色效应外溢,或者是否能通过生产流程的自动化、绿色化,实现节能效果。再比如,对于to C消费类的企业,会特别关注在包装循环利用、客户隐私和数据安全保护方面可能产生的风险。再比如,对于绿色农业相关的企业,会特别关注对水资源消耗、土地面积占用方面的风险,以及是否有优于行业平均标准的实践可作为挖掘亮点。
除了上述原则,我们还在不断思考如何放大绿色和ESG投资的影响效果、放大参与的资金体量,为双碳目标的实现、ESG的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。
第一个放大,是发挥“上层母基金+地方直投基金”的放大作用。我们聚焦在境内的“一带一路”沿线重要节点省市,联合当地政府、国有企业、社会资本设立地方直投基金,共同推动地方经济绿色低碳转型,我们的首支地方直投基金即将在陕西落地,规模18.5亿元。能明显感到各地合作伙伴对绿色和ESG投资参与热情很高,有很多地方省市的财政相关机构,特别是引导基金邀请我们做分享。各地引导基金已经成为PEVC的重要LP组成,本身又能发挥很强的政策引导作用,我们希望通过合作分享,放大ESG和绿色投资的资金量和影响效果。
第二个放大,是发挥光大的协同优势。光大集团拥有银行、证券、保险、信托等金融全牌照,具有综合金融优势。通过内部协同,可用投贷联动、发行绿色债券等方式实现绿色和ESG投资的杠杆放大作用,加深影响。同时,光大的产业板块在绿色低碳领域也有很深积累,为相关投资提供坚实产业支撑,这些都是我们开展绿色和ESG投资的独特优势。
在谈到碳中和目标下,有哪些投资方向值得关注时,光大绿色基金表示:不同投资机构对碳中和、绿色的投资逻辑、参与方式各有特点。站在PEVC角度,我们认为碳中和的机会主要存在于三条逻辑主线:
一是能源生产端。主要逻辑是以光伏、风电等可再生能源,辅以储能、氢能等手段,逐步替代化石能源发电。具体在光伏风电方面,可以关注下游需求驱动的设备销量增长机会,以及技术进步、并购整合带来的降本增效机会,风机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机会,以及集中式、分布式光伏发电运营商投资机会。在储能方面,可以关注技术创新类的锂电池及相关材料、新型固态电池,模式创新类的电池资产管理服务机会。在氢能方面,可以关注具备一定成熟度的制取、运输、加注设备和技术等。
二是能源利用端,也就是在工业、交通、建筑等各个部门使用能源时实现零碳排放,主要逻辑是在能源脱碳的前提下实现电力化,剩余难以电力化的部分由氢能等提供能源。其中,工业脱碳是全球公认的难题,需要政策支持和产业方长期推动来实现突破。我们看到,工信部刚刚印发了《“十四五”工业绿色发展规划》,其中提到要“系统推进工业向产业结构高端化、能源消费低碳化、资源利用循环化、生产过程清洁化、产品供给绿色化、生产方式数字化”转型,为产业发展和投资都提供了很好的指引。可以重点关注具有较高成熟度的工艺改造、节能提效、新型材料、回收利用设备和技术等。交通脱碳的前景相对明朗,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增长是确定性机会,可以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部件,以及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。建筑脱碳的方向是轻型化、集约化、制品化转型,从投资上可以关注装配式建筑、新型胶凝材料、低碳混凝土等机会。
三是减碳支持端。除了上述两个主线,我们还需要支持性的设备和技术辅助减少现有能源消耗和碳排放。我们认为需要重点关注工业互联网、大数据、AI、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。通过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,能迅速、显著提升相关行业的能效水平,降低最终排放。此外,从长期来看,CCUS作为少有的能实现负碳效果的技术,能去除现有手段无法避免的二氧化碳排放,未来也将发挥重要作用,但目前相关商业模式还在发展完善过程中,需要市场长期培育,保持耐心。
光大一带一路绿色基金
光大一带一路绿色基金是光大集团在2019年第二届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推出的官方成果,由光大控股发起并管理,采用“上层母基金+地方直投基金”的组合模式,聚焦绿色能源、绿色环境、绿色制造、绿色生活四个领域精选投资标的,与国内“一带一路”沿线节点省市政府开展合作设立直投基金,投资培育能更好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国内优质企业,推动其产品、技术、服务“走出去”,促进绿色低碳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