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大一帶一路綠色基金完成中核匯能投資簽約

業務發展 2022/05/12
下載PDF

近日,中國光大控股有限公司管理的光大一帶一路綠色基金(「光大綠色基金」)聯合中核新興產業基金(「中核產業基金」)完成中核匯能有限公司(「中核匯能」)的投資簽約。中核匯能是中核集團的非核新能源產業開發建設與運營平台,此次為其首次對外融資,總融資額超過70億元人民幣,其他投資人包括中國人壽、川投能源、浙能電力、中信證券、軍民融合產投基金等知名產業和機構投資人。

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“一帶一路”建設座談會上指出,“要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,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信息共用和能力建設,深化生態環境和氣候治理合作”,在第二屆“一帶一路”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強調,要“把綠色作為底色,推動綠色基礎設施建設、綠色投資、綠色金融,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共同家園”。光大綠色基金緊緊圍繞“一帶一路”和“綠色”兩個主題,在設立之初便確立了綠色能源、綠色環境、綠色製造和綠色生活四大綠色投向,通過投資培育能更好參與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的國內優質企業,推動其產品、技術、服務“走出去”,促進綠色發展。

此次投資是光大綠色基金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金融工作、“一帶一路”、綠色發展重要指示精神,踐行綠色能源投資的積極探索。同時,此次投資也是落實光大集團與中核集團於2019年簽署戰略合作協定的重要務實舉措,將充分發揮雙方各自在金融、新能源方面的業務佈局和專業優勢,實現優勢互補、合作共贏。

為貫徹落實黨中央、國務院關於碳達峰、碳中和戰略決策部署,光大綠色基金依託已有四大綠色投向,經過充分研究分析,在雙碳相關領域選定三條投資主線開展投資:一是能源生產端。主要邏輯是以光伏、風電等可再生能源,輔以儲能、氫能等手段,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發電。新能源發電是實現“雙碳”目標的重要方式。預計至2060年實現碳中和時,光伏和風電將成為第一、二大發電來源,總裝機量將比2020年分別增長30倍和6倍,行業發展前景廣闊。在光伏、風電方面,重點關注下游需求驅動的設備銷量增長機會,技術進步、並購整合帶來的降本增效機會,以及集中式、分散式光伏發電運營商投資機會。在儲能方面,關注技術創新類的鋰電池及相關材料、新型固態電池,模式創新類的電池資產管理服務機會。在氫能方面,關注具備一定成熟度的制取、運輸、加注設備和技術等。二是能源利用端,即在工業、交通、建築等各個部門使用能源時實現零碳排放,主要邏輯是在能源脫碳的前提下實現電力化,剩餘難以電力化的部分由氫能等進行補充。工業脫碳方面,重點關注具有較高成熟度的工藝改造、節能提效、新型材料、回收利用設備和技術等。交通脫碳方面,新能源汽車產業爆發增長是確定性機會,重點關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核心部件,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應用。建築脫碳的方向是輕型化、集約化、製品化轉型,從投資上關注裝配式建築、新型膠凝材料、低碳混凝土等機會。三是減碳支持端。關注通過支持性的設備和技術輔助減少現有能源消耗和碳排放。重點關注工業互聯網、大數據、AI、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。通過數字化、網路化、智能化,能迅速、顯著提升相關行業的能效水準,降低最終排放。此次投資也是綠色基金在能源生產端投資主線上的重要佈局。

中核匯能

中核匯能成立於2011年,主營業務包括風力、光伏發電,地熱、充電樁等新能源項目的開發、建設、運營及維護。“十四五”期間,中核匯能將圍繞“碳達峰、碳中和”目標,依託中核集團品牌優勢,全面推動風電、光伏、地熱、儲能、氫能等多種清潔能源協同高效發展,全方位打造行業領先、世界一流的綜合能源提供商、服務商。根據中核匯能母公司中國核電年報,2021年,中核匯能收入約46.21億元,淨利潤約12.75億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