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大一帶一路綠色基金:ESG投資離不開建立各方共識
12月7日,光大一帶一路綠色基金受邀參加由商道融綠、新浪財經主辦的第九屆中國責任投資論壇年會。在“碳中和目標下的ESG產品創新”分論壇,基金ESG事務負責人王犀通分享了開展綠色和ESG投資的思考與實踐。
在談到PE/VC如何搭建ESG投資體系時,光大綠色基金表示:我們觀察到近兩年,二級市場的ESG產品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,股票指數、公募基金產品,以及第三方評估、評級工具選擇很豐富。但是對於專注一級市場的PEVC來說,ESG落地實踐整體還很匱乏,二級市場的經驗很難直接複製:比如,未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工作相比於上市公司還很不成熟,那麼PEVC應該如何設置指標體系,專為二級市場投資打造的很詳盡的上百個ESG指標是否能照搬?再比如,未上市公司面臨特定階段的生存發展問題,PEVC是否應該更尊重客觀情況,更關注被投企業的感受?再比如,一級市場投資更能主動參與被投企業投後管理、為企業賦能,如何把ESG理念貫徹在這一過程中?
帶著這些問題,我們不斷完善自身的ESG體系,把ESG理念融入項目初篩、盡職調查、投資決策、協議制定、投後管理、項目退出等各主要環節,建立詳細的工具庫,確保可執行,可落地。其中有兩個重要原則:
第一個原則是,PEVC開展ESG投資不是投資機構的“獨角戲”,而需要與各方建立共識,與被投企業“共舞”。我們會站在企業的角度,幫助企業理解ESG的直接價值。除了我們常說的能幫助企業儘早識別並化解風險,還有一些其它實在的好處:比如在雙碳目標背景下,在整個市場對ESG關注度不斷上升的背景下,更好的ESG表現意味著可能獲得更高的估值,意味著更接近符合證券交易所對信息披露持續加強的要求,因此有可能更順暢登錄資本市場,意味著可能獲得更低的融資成本。而我們開展ESG投資,對企業來說,首先,是基金在利用自身的ESG能力、資源,為企業賦能、幫助企業改善ESG的表現,為企業打造長期續航能力。其次,因為我們的投向本來就“綠色”,所以我們的被投企業本來就帶有不少亮點,我們會幫助企業挖掘這些亮點並加以打磨,做好ESG信息披露和傳播,做到“能做會說”,讓市場認可ESG帶來的估值溢價。
第二個原則是ESG投資需要建立在對產業深刻理解之上。我們認為ESG指標體系要兼具可行性和專業性。未上市公司信息獲取難度大,這時的指標體系需要精,而不是多。因此我們建立了一套彈性指標體系,在通用型指標的基礎上,會按行業優先對E、S兩類指標設定風險、機遇的盡調重點,根據企業發展所處階段、企業性質優先對G指標設定重點。比如對於製造業類型的企業,會特別關注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、耗水耗電等方面的潛在風險,同時關注其產品如何產生正外部性、實現綠色效應外溢,或者是否能通過生產流程的自動化、綠色化,實現節能效果。再比如,對於to C消費類的企業,會特別關注在包裝循環利用、客戶隱私和數據安全保護方面可能產生的風險。再比如,對於綠色農業相關的企業,會特別關注對水資源消耗、土地面積佔用方面的風險,以及是否有優於行業平均標準的實踐可作為挖掘亮點。
除了上述原則,我們還在不斷思考如何放大綠色和ESG投資的影響效果、放大參與的資金體量,為雙碳目標的實現、ESG的發展貢獻我們的智慧和力量。
第一個放大,是發揮“上層母基金+地方直投基金”的放大作用。我們聚焦在境內的“一帶一路”沿線重要節點省市,聯合當地政府、國有企業、社會資本設立地方直投基金,共同推動地方經濟綠色低碳轉型,我們的首支地方直投基金即將在陝西落地,規模18.5億元。能明顯感到各地合作夥伴對綠色和ESG投資參與熱情很高,有很多地方省市的財政相關機構,特別是引導基金邀請我們做分享。各地引導基金已經成為PEVC的重要LP組成,本身又能發揮很強的政策引導作用,我們希望通過合作分享,放大ESG和綠色投資的資金量和影響效果。
第二個放大,是發揮光大的協同優勢。光大集團擁有銀行、證券、保險、信託等金融全牌照,具有綜合金融優勢。通過內部協同,可用投貸聯動、發行綠色債券等方式實現綠色和ESG投資的杠杆放大作用,加深影響。同時,光大的產業板塊在綠色低碳領域也有很深積累,為相關投資提供堅實產業支撐,這些都是我們開展綠色和ESG投資的獨特優勢。
在談到碳中和目標下,有哪些投資方向值得關注時,光大綠色基金表示:不同投資機構對碳中和、綠色的投資邏輯、參與方式各有特點。站在PEVC角度,我們認為碳中和的機會主要存在於三條邏輯主線:
一是能源生產端。主要邏輯是以光伏、風電等可再生能源,輔以儲能、氫能等手段,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發電。具體在光伏風電方面,可以關注下游需求驅動的設備銷量增長機會,以及技術進步、並購整合帶來的降本增效機會,風機核心部件的國產化機會,以及集中式、分布式光伏發電運營商投資機會。在儲能方面,可以關注技術創新類的鋰電池及相關材料、新型固態電池,模式創新類的電池資產管理服務機會。在氫能方面,可以關注具備一定成熟度的制取、運輸、加注設備和技術等。
二是能源利用端,也就是在工業、交通、建築等各個部門使用能源時實現零碳排放,主要邏輯是在能源脫碳的前提下實現電力化,剩餘難以電力化的部分由氫能等提供能源。其中,工業脫碳是全球公認的難題,需要政策支援和產業方長期推動來實現突破。我們看到,工信部剛剛印發了《“十四五”工業綠色發展規劃》,其中提到要“系統推進工業向產業結構高端化、能源消費低碳化、資源利用循環化、生產過程清潔化、產品供給綠色化、生產方式數字化”轉型,為產業發展和投資都提供了很好的指引。可以重點關注具有較高成熟度的工藝改造、節能提效、新型材料、回收利用設備和技術等。交通脫碳的前景相對明朗,新能源汽車產業爆發增長是確定性機會,可以重點關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核心部件,以及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應用。建築脫碳的方向是輕型化、集約化、製品化轉型,從投資上可以關注裝配式建築、新型膠凝材料、低碳混凝土等機會。
三是減碳支持端。除了上述兩個主線,我們還需要支持性的設備和技術輔助減少現有能源消耗和碳排放。我們認為需要重點關注工業互聯網、大數據、AI、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。通過數字化、網路化、智能化,能迅速、顯著提升相關行業的能效水準,降低最終排放。此外,從長期來看,CCUS作為少有的能實現負碳效果的技術,能去除現有手段無法避免的二氧化碳排放,未來也將發揮重要作用,但目前相關商業模式還在發展完善過程中,需要市場長期培育,保持耐心。
光大一帶一路綠色基金
光大一帶一路綠色基金是光大集團在2019年第二屆“一帶一路”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推出的官方成果,由光大控股發起並管理,採用“上層母基金+地方直投基金”的組合模式,聚焦綠色能源、綠色環境、綠色製造、綠色生活四個領域精選投資標的,與國內“一帶一路”沿線節點省市政府開展合作設立直投基金,投資培育能更好參與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的國內優質企業,推動其產品、技術、服務“走出去”,促進綠色低碳發展。